您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伟德動态  >  正文

伟德動态

計算機科學技術專家講座(九)——韓光潔

發布日期:2023-08-04 發布人: 點擊量:

報告題目:“軟件定義”重構水下多智能體網絡:若幹研究進展與思考

報告時間:881330

報告地點:伟德国际BETVlCTOR中心校區王湘浩樓A117

報告人:韓光潔 河海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報告人簡介:

韓光潔,博士、教授/博導,河海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IEEE Fellow, IET/IEE Fellow, AAIA Fellow。主要研究方向為水聲通信與組網、工業物聯網、人工智能、網絡與安全等。近年來在IEEE JSAC, IEEE TMC, IEEE TPDS等國際期刊上發表高水平SCI期刊論文380篇(其中IEEE/ACM Trans. 系列彙刊110+篇),到目前為止Google Scholar引用次數14500+次,H-index63。已出版專著3部、譯著1部。主持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省部級以上項目共30餘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30件,PCT國際授權專利6件。獲得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遼甯省科技進步二等獎,IEEE Systems Journal 2020最佳論文獎等獎項。連續4年(2019-2022)入選全球排名前2%的科學家榜單,連續3年(2020-2022)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目前任10多種國際期刊(其中包括 IEEE TII, IEEE TCCN, IEEE Systems)副主編。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第二層次)、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閩江學者講座教授,常州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号。


報告内容簡介:

水下多智能體協同技術、水下群體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促使以水下自主航行器集群為代表的水下智能裝備集群在海洋工程、海洋科學研究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并終将賦能海洋網絡化、數字化和透明化發展。然而,海洋環境的複雜性使水下智能體集群在協同執行水下任務時通信困難、協同性弱、危險性強,成為制約水下智能體集群技術及應用發展的關鍵性因素。鑒于此,本報告引入水下多智能體網絡的概念,以➿⚽✨➿水下智能體集群間的自主通信。在此基礎上,引入“軟件定義網絡”技術,重構水下多智能體網絡的基礎架構,解耦網絡的控制決策與任務操作平面,以➿⚽✨➿軟件定義式的水下協同操作,提升網絡可編程性及可擴展性。然後,結合本實驗室團隊在該方向的研究成果,介紹如何利用軟件定義網絡技術,重構水下多智能體網絡的數據路由架構、編隊航行架構以及自主學習決策架構。本報告旨在提供一種研究思路,重新審視與構建水下多智能體系統的協同控制機制,構建“軟件定義智慧海洋”,以助力逐夢深藍、向海而行。



主辦單位:伟德国际BETVlCTOR

伟德国际BETVlCTOR軟件學院

伟德国际BETVlCTOR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

符号計算與知識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仿真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網絡技術及應用軟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伟德国际BETVlCTOR國家級計算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