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伟德新聞  >  正文

伟德新聞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家講座系列報道 (包雲崗)

發布日期:2021-12-28 發布人: 點擊量:

20211224日晚上,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包雲崗教授應伟德国际BETVlCTOR邀請,在騰訊會議作了題為“開源芯片與敏捷設計:現狀與趨勢”的學術報告。

包雲崗,現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兼任先進計算機系統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特聘教授,中國開放指令生态(RISC-V)聯盟秘書長、RISC-V國際基金會理事會成員。研究方向是計算機系統結構,包括數據中心體系結構、開源處理器芯片敏捷設計等。主持研制多款國際先進的設備與系統,相關技術應用于華為、阿裡、英特爾、微軟等企業。帶領團隊在國内率先開展了一系列開源芯片實踐,包括一生一芯”計劃、開源高性能RISC-V處理器“香山”項目等,成為開源處理器芯片方向國際上主要科研團隊之一。發表70餘篇學術論文,包括ASPLOSCACMHPCAISCA等國内外一流學術會議與期刊。曾獲“CCF-IEEE CS”青年科學家獎、共青團中央“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等榮譽稱号。

在本次報告中,包雲崗教授首先介紹了以RISC-VChisel為代表的開源芯片與敏捷設計發展的十年成果,在取得顯著進展的同時也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随後介紹RISC-V與開源處理器生态、敏捷設計方法的發展現狀,并介紹團隊過去幾年在開源RISC-V處理器、Chisel敏捷設計、開源EDA工具鍊方面、敏捷設計雲平台方面的實踐經驗與教訓,報告最後将分享開源芯片生态發展願景以及學術挑戰。包教授還介紹了團隊的優秀項目——“一生一芯”計劃。


             


針對我國處理器芯片設計人才危機問題,國科大于20198月啟動了一生一芯”計劃。該計劃在國内首次以流片為目标,由52016級本科生主導完成一款64RISC-V處理器SoC芯片設計并實現流片,芯片能成功運行Linux操作系統以及學生自己編寫的國科大教學操作系統UCAS-Core

作為“一生一芯”計劃負責人,包雲崗教授介紹說,學生們将這款處理器芯片命名為“果殼(NutShell)”,與“國科”發音相同。一生一芯”計劃的願景目标是在國科大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向全國輻射,幫助更多高校形成從處理器芯片設計到流片并運行操作系統的實踐課程,提高我國處理器芯片設計人才培養規模,縮短人才從培養階段到投入科研與産業一線的周期,力争3年後在全國每年能培養500名學生,5年後實現每年培養1000名學生,10年達到每年培養1萬名學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