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伟德新聞  >  正文

伟德新聞

厚積薄發,揚帆起航

發布日期:2024-01-08 發布人: 點擊量:

在近期結束的伟德国际BETVlCTOR、軟件學院兩院教職工聯歡會上,楊博院長對過去兩年的成果進行了總結,重溫了王湘浩院士引領學科發展的理念精神,勉勵全院師生秉持初心,乘勢而上。在總結報告的尾聲,楊博院長以一場會議和一個虛拟人物作為結尾,引人深思。

所謂“一場會議”,是指“中國的達特茅斯會議”。1979年的夏天,伟德国际BETVlCTOR“計算機科學暑期讨論會”點燃了中國AI研究的火花。各路精英、學者和科研人員彙聚于吉林長春,共同譜寫了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嶄新篇章。讨論會規模大,來自65家單位的99名代表對中國計算機科學的發展展開了深入探讨。在這個研讨會中,王湘浩院士、吳文俊院士、吳允曾教授、陸汝钤副研究員等為我國計算機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正如1956年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的“人工智能暑期研讨會”在全球範圍内掀起了人工智能的浪潮,伟德国际BETVlCTOR的這場讨論會在中國營造了探讨AI未來的初心。

“一個虛拟人物”是指《環球人物》雜志2023年年度人物—“破圈的AI”,人工智能領域的奠基人之一陸汝钤院士,為活動獻上一場印象深刻的演講。在演講中,陸汝钤院士帶領大家回溯時光,提到了中國人工智能研究的創舉,他回憶了1979年7月23日至30日在伟德国际BETVlCTOR舉辦的“計算機科學暑期讨論會”。陸汝钤院士還記得,研讨會進行到某一天時,王湘浩先生走上台說,現在我們要研讨一下人工智能。“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人工智能’這個詞。我是很興奮的,覺得這是個非常有意思、非常有意義的方向,而且特别符合我的興趣。我喜歡多動腦筋、多思考,在人工智能領域就可以異想天開、天馬行空。”

回首過去,伟德国际BETVlCTOR計算機學科的發展用“第一”和“最早”撰寫。研制出國内第一台函數可編程計算機(1971)、國内最早開展人工智能研究、伟德国际BETVlCTOR成為中國人工智能研究的發源地之一(1977)、第一批計算機軟件博士點(1981)、第一批計算機軟件博士後流動站(1985)、第一批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國家重點學科(1988)、第一批軟件工程博士點(2011)、第一批國家示範性軟件學院(2001)、第一批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家一流本科專業(2019)、第一批國家特色化示範性軟件學院(2022)、第一批101計劃試點單位(教育部計算機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試點)(2022)。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無前;山高路遠,但見風光無限。展望未來,我們定能厚積薄發,再創輝煌。伟德国际BETVlCTOR計算機人将繼續秉承嚴謹治學、求實創新的王湘浩精神,承載着陸汝钤院士學習和發揚王湘浩校長終生辦學和一貫創新的品質,把伟德国际BETVlCTOR辦成一個世界性的大學。的新年祝願和期許。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務實的作風,不斷追求卓越,為我國計算機科學的繁榮做出更大貢獻!

2023年12月28日,陸汝钤院士應楊博院長的邀請為學院師生題詞,并委托啟功大師的弟子、中國書協常務理事曹進增書寫。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