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 首頁  >  師資隊伍  >  教研室  >  智能控制與嵌入式系統

智能控制與嵌入式系統

秦貴和

基本情況
姓名: 秦貴和
性别:
職稱: 教授
是否博導:
最高學曆: 研究生
最高學位: 博士
Email:
備注:
詳細情況
所在學科專業: 計算機應用技術
所研究方向: 智能控制、嵌入式系統、汽車電子與信息技術
講授課程: 微型計算機技術(課程鍊接
計算機控制技術(課程鍊接
汽車電子技術
教育經曆: 1980.8~1985.7:大連理工大學計算機系本科生(獲學士學位)。
1985.8~1988.6:吉林工業大學計算機專業碩士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1994.8~1997.12:吉林工業大學通信與電子系統專業博士生(獲博士學位)。
1999.3~2000.3:美國亞利桑那大學 系統與工業工程系訪問學者。
工作經曆: 1988.6~1991.6:吉林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助教。
1991.6~1996.8:吉林工業大學計算機系講師。
1996.9~2001.8:吉林工業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
2001.9~現在:伟德国际BETVlCTOR教授。
2001.9~2002.8:韓國高等科學技術院(KAIST) 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系訪問研究工作。
科研項目: 1、 雲平台上的動态軌迹導航系統的研究與開發。2013.7  
2、 汽車電子功能信息安全設計技術研究,2013.3.15-2015.3.15,
3、 發明專利産業化項目,汽車智能遙控鑰匙進入方法及裝置研發,2012.12—2014.12)。
4、 基于AUTOAP的汽油機控制命名創建及管理方法研究,2012.1-2013.12
5、 C131車儀表自動化策測試技術開發,2012.5-2014.5負責人,
6、 工信部,➿⚽✨➿車聯網的車在信息系統研發與應用示範(牽頭單位:啟明),2011-2013,負責人。
7、 基于MC9S08SG8芯片單片機底層驅動開發,2011年,負責人。
8、 汽車信息管理單元及軟件開發,2011-2012,負責人。
9、 伟德国际BETVlCTOR重大教改項目,計算機基礎實驗、考試網絡系統,2011。
10、 基于ARM的故障診斷設備開發,2009-2010,負責人。
11、 基于S12芯片的基礎平台集成及測試,2010年,負責人。
12、 伟德国际BETVlCTOR本科教學重大項目,《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教學資源網絡平台建設,2009年,負責人。
13、 ➿⚽✨➿MOST網絡連接的汽車媒體設備研發,負責人。
14、 國家發改委項目,基于IPv6的可信汽車網絡服務平台建設,2008-2010,子項負責人。
15、 吉林省科技廳重點項目,基于網絡連接的車上設備人機語音接口,2007-2009,負責人。
16、 基于車輛曆史數據的故障診斷系統開發,2008-2009,負責人。
17、 汽車CAN網絡功能模塊分析,2008-2009,負責人。
18、 國家“863”項目—重型汽車機械自動變速器(2000N•M)開發,整車控制單元及故障診斷系統子項目,2007-2009,子項負責人。
19、 總裝備部預研項目, “XXXXXX”子項目,2007-2010,子項負責人。
20、 長春市科技局項目,“➿⚽✨➿多總線連接的車身控制系統”,2006-2009,負責人。
21、 美國通用公司(GM)⏭➰項目,“GPS/MAP Based Road Parameters Acquire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ontrol System”,2007-2008,負責人。
22、 “汽車線控制動系統電控單元研究與開發”,2006-2007,負責人。
23、 國家發改委項目,“基于IPV6的車載信息系統(3H0061421421)”子項目“車載網絡及與網關的連接”,2005-2008,負責人。
24、 “➿⚽✨➿CAN/LIN總線連接的車身控制系統”,2006-2008,負責人。
25、 “獵豹汽車網絡線束研究開發”,2006-2007,負責人。
26、 “嵌入式汽車軟件平台關鍵技術研究”,2006-2008,主要參加人(2)。
27、 “思維計算及其仿真機制研究”,2006-2008,主要參加人(3)。
28、 “AMT變速箱的TCU控制程序開發”,2005,負責人。
29、 “混合動力轎車自動變速器開發”,2005,負責人。
30、 “TC-P2C全自動測色色差計開發”,2005,負責人。
31、 “變速器啟動換檔系統分析開發”,2004,第二負責人。
32、 “自動變速箱控制系統測量、标定診斷工具開發”, 2003,負責人。
33、 “電機驅動的自動換檔系統的研究開發”, 2003,負責人。
34、 總裝備部項目,“XXXXXX”,1996-2001,主要參加人(4)。
35、 ,“SC6-350自動變速箱開發”,2001,主要參加人(4)。
36、 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項目,“汽車自動操縱控制研究”,2002-2004,負責人。
37、 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基金項目,“汽車自動駕駛控制研究”,2000-2002,負責人。
38、 教育部高校骨幹教師計劃項目,“高速汽車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研究”,2000-2002,負責人。
39、 “211”工程建設項目,“汽車電控傳動系統試驗台”,1996-2000,主要參加人(3)。
40、 “九五”科技攻關項目,“桑塔納2000轎車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器研制與開發(96-A05-04-04)”,1996-1999,第三負責人。
41、 “九五”科技攻關項目,“依維柯車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器研制與開發(96-A05-04-01)”,1996-1999,主要參加人(4)。
42、 “九五”科技攻關項目,“夏利轎車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器研制與開發(96-A05-04-02)”,1996-1999,第二負責人。
43、 ,“轉向機性能試驗台改進”, 1993-1994,第二負責人。
44、 “轉向機性能試驗台開發”, 1992-1993,主要參加人。
45、 國家火炬預研項目,“機械式自動變速器研究開發”,1993,第三負責人。
46、 福特基金項目,“動态三參數電子控制自動變速系統”,1994-1997,主要參加人。
47、 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機械式自動變速器中的模糊控制”,1994-1996,主要參加人。
48、 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自動變速動态閉環控制規律研究”,1992-1994,主要參加人。
49、 中汽公司項目,“電子控制機械式自動變速器” 1991-1995,主要參加人。
50、 國家教委博士基金項目,“發動機及傳動系統自動變速控制參數最佳匹配研究”,1991-1994,主要參加人。
51、 吉林省科委項目,“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器”,1988-1993,主要參加人。
52、 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動态三參數最佳換檔特性的研究”,1986-1989,主要參加人。
53、 吉林省教委項目,“自動加載自動換檔試驗台”,1986-1989,主要參加人。
學術論文: 陳筠翰; 秦貴和;陳思國;鄭嘯天;高洋。 伟德国际BETVlCTOR學報(工學版),2013年03期。2013年5月。
陳筠翰; 秦貴和; 葉晨思; 趙耀, 基于NS2的控制器局域網網絡管理模拟系統, 南京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1期。Ei
秦貴和,葉晨思,陳醞翰,趙耀;基于OSEK的CAN網絡管理模拟平台的設計與實現,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12年10月,第33卷,第10期,2933-2936頁。
Zhang, Jindong ; Qin, Guihe(秦貴和); Liu, Ye ;Speech separation in the vehicle environment based on fastICA algorithm;Journal of Multimedia,vol.7,ISSUE1,2012,pp33-40 ;(EI:10.4304/jmm.7.1.33-40)
Liu, Yubao ; Qin, Guihe(秦貴和); Zhu, Haiying ; Dai, Yinfei; Reliable design of software for electronic system of automobile and research of reliability parameters;Advances in Intelligent and Soft Computing,vol.162 AISC;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Theory and Practice - Selected Papers from 2012 Int.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Knowledge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EKEIE 2012,pp345-350(EI: 10.1007/978-3-642-29455-6_48)
秦貴和;南洋;陳筠翰;倉晨陽;和衛民。面向媒體的系統傳輸網絡連接管理策略。伟德国际BETVlCTOR學報(工學版),第42卷4期,2012年7月。Ei
王多林;秦貴和;徐海一;陳筠翰。基于P2P的移動機器人遠程控制系統。計算機工程,2012年3月。
胡黃水;秦貴和。基于實際無線環境的無線傳感器網絡拓撲控制算法伟德国际BETVlCTOR學報(工學版),第42卷4期,2012年7月。Ei
劉烨;秦貴和。汽車同步發電機系統建模與仿真。計算機仿真,2012年5月。
劉家橋,秦貴和。Implementation of Vehicl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IPv6-CAN Gateway。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 2012, Vol.2。2012年2月。
王多林;秦貴和;董勁男;袁帥。LS-SVM based human recognition on automotive active safety system。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Advances in Intelligent and Soft Computing ,Vol.125 AISC,2012年。(EI: 10.1007/978-3-642-27329-2_11))
陳筠翰,秦貴和,于赫。基于OSEK/VDX直接NM規範的車載網絡系統。伟德国际BETVlCTOR學報(工學版),第41卷5期,2011年9月。
南洋,秦貴和,董勁男。基于FSM模型的車載MOST網絡管理系統。計算機工程,第37卷18期,2011年9月。
範鐵虎,秦貴和(通信作者),趙啟。用于求解連續優化問題的均勻設計和改造BLX-a的分散⚜⭐〰✝算法。計算機研究與發展,第48卷,第6期,2011年6月。第1049 -1058頁。
張永亮,秦貴和,董勁男,郝鍵英。基于INIC的MOST音頻網絡研究。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11,Vol.32,No.4,2011年4月。
SUN Zhonggang, QIN Guihe, DONG Jinnan, HE Weimin. Design of ON-Vehicle Radio Node Based on OS81050 in MOST Network.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Mechatronics, Contro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CMCE2010). 222-224.
Yin Yunguang, QinGuihe, Dong Jinnan, Yuan Shuai. CDMA Based Remote Control System for Robot with Visual Assistant. 2010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ICCEE2010). VI-140-142。
陳 濤,秦貴和。FlexRay 時鐘同步分析 。計算機工程 (常刊 2010年 36卷 14期 235~237頁)。
趙睿,秦貴和,範鐵虎。FlexRay 通信協議的總線周期優化。計算機應用研究 (常刊 2010年 27卷 10期 3847~3850頁)  
李紅明,秦貴和,郝 勃,冀進朝。模糊匹配中的匹配度計算方法。計算機工程 (常刊 2010年 36卷 6期 184~185頁)  。
安富菊,秦貴和,王富昕,張晉東。基于MOST25 網絡的車載語音接口研究與設計 。微計算機信息 (常刊 2010年 26卷 6期 2~29頁)。
田麗媛,秦貴和,張晉東。 Remote Diagnosis System of Vehicle Based on Telematics 。CMCE2010,2010-08-24 。(EI)
趙睿,秦貴和,劉家橋。Gateway System for CAN and FlexRay in Automotive ECU Networks。國際會議ICINA,2009-01-01。 (EI)
李廣鑫,秦貴和,劉文靜,張晉東。CAN總線網關的設計與實現。伟德国际BETVlCTOR學報(信息學版),第28卷。第2期,2010年3月。
Yu He; Qin Guihe. Network-based In-vehicle Body Bus Contril System,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 May 26-28, 2010. (ei)
Zhang Jindong, Qin Guihe, Xu Bing. Study on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er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increment-PID.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129-131(2010), 17-22.
張永亮,秦貴和,張晉東。MOST-25 智能網絡音頻播放節點的設計。伟德国际BETVlCTOR學報(信息學版),27卷,6期,619-623.
Fan Tiehu, Qin Guihe. GPS/MAP Based Road Parameters Acquirement for Automotive Control Systam, 2009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ter Electronics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213-217.
Mao, W; Qin, GH; Lee, JJ,Humanoid Push Recovery Strategy for Unknown Input Force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and Automation, 日期: AUG 09-12, 2009 Changchum PEOPLES R CHINA,200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AND AUTOMATION, VOLS 1-7, CONFERENCE PROCEEDINGS   頁: 1904-1909   出版年: 2009
Implementation of Interface between Vehicle Bus Network and On-vehicle Informatics ,ICIEA 2009,2009-01-01 。
Research on an Improved BP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Fast Quantized Orthogonal Algorithm ,ICNC 2009,2009-08-14。
道路定位信息提取及四參數坐标轉換方法 ,微計算機信息 ,2009-12-01 。
33. Pre-reading Mechanism for Road Parameters Acquirements ,2009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lligent Ubiquitous Computing and Education,2009-05-04。
基于語音接口的MOST網絡設備控制 ,計算機工程與設計 ,2009年 30卷 2期 。
一種基于時間分配的電壓協變編碼方法及應用,2009-08-01,儀器儀表學報, 2009年 30卷 6期 。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olynomial predictive filtering based real-time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200804,Proceedings of 200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ing, Sensing and Control。
CAN_MOST網關的設計與實現,200804,《伟德国际BETVlCTOR學報》信息科學版。
基于KWP2000的AMT診斷系統設計與實現,200804,《微計算機信息》。
➿⚽✨➿多總線互連的車身控制系統設計,200810,《微計算機信息》。
基于ARM9和Linux嵌入式的CAN網關設計,200804,《微計算機信息》。
A New Kind of Secure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VT Position Cod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Implementation,200807,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curity and Its Applications。
Blind Multi-user Detection for DS-CDMA Based on FastICA,200810,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
嵌入式流媒體系統的設計,2007年8月,《微計算機信息》。
指紋識别系統中的圖像預處理技術,2007年7月,《微計算機信息》。
車載MOST網絡音頻播放節點的設計,2007年9月,《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基于ARM Linux的嵌入式音頻系統設計,2007年6月,《計算機工程與設計》。
基于MOST的車載音頻網絡的設計與實現,2007年8,《儀器儀表學報》。
SVM-FastICA Based Detection Ensemble System of EEG,2007.11,ICCIT-2007-IEEE。
車載CAN/MOST網絡網關設計,2007,汽車技術,第三作者。
基于NGN 的數字用戶信令系統的研究,2007,現代電子技術,第二作者,聯系人。
基于ARM9的嵌入式車載網關的軟硬件系統設計, 2007,微計算機信息,第一作者。
ISUP信令系統導通檢驗技術的研究,2007,計算機應用與軟件,第二作者,聯系人。
車載MOST音頻網絡設計,2007,微計算機信息,第一作者。
基于dSpace 的混合動力轎車AMT電機控制系統,2006,計算機工程與應用,第一作者。
“A Model of Communicat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design of Distributed Embedded System”, 2006,計算機科學增刊,聯系人。
“基于FlexRay的線控刹車系統”, 2006,伟德国际BETVlCTOR學報(理學版)增刊,聯系人。
“基于魯棒設計的混合動力AMT系統開發”, 伟德国际BETVlCTOR學報(理學版)增刊,聯系人。
“基于CCP的機械自動變速器控制單元标定系統”, 2006,計算機工程與應用,第一作者。
基于AMT的汽車換檔手柄ECU的系統設計,2006,汽車電器第二作者,聯系人。
初教六型飛機仿真系統的數據采集與處理, 2006,伟德国际BETVlCTOR學報(信息學版), 第二作者,聯系人。
基于Direct Sound技術的三警合一語音報警系統,2005,伟德国际BETVlCTOR學報(信息學版),第二作者,聯系人。
基于CAN總線的汽車車身線束設計,2005,制造業自動化,第二作者,聯系人。
基于嵌入式RTOS的AMT控制軟件開發,2005,伟德国际BETVlCTOR學報(信息學版),第二作者,聯系人。
CAN總線在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器系統中的應用,2003,計算機工程與應用,第三作者。
基于P80C592的氣動機械式自動變速器研究與開發, 2004, 工業控制計算機, 第二作者,聯系人。
基于串行通信的AMT診斷系統,2004,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産品分會論文集,第二作者,聯系人。
On-board fault diagnosis of automated manual transmission control system,2004,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第一作者。
Knowledge-based gear-position decision,2004,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第一作者。
Cruise control of automated manual transmission vehicles,2003,The IEE computing & control engineering,第一作者。
媒體設備連接網絡協議MOST,2003,計算機應用,第一作者。
汽車網絡技術,2003,汽車工程,第一作者。
基于縱向動力學的坡道識别方法研究,2002年,機械工程學報,第四作者。
network based in-vehicle device speech interface, Proc. of SICE, Osaka,  2002, 第一作者。istp
智能交通系統及其車輛自動控制技術。汽車工程,2001,第一作者。
Neur0-Fuzzy networks:Adaptive Fuzzy modeling and Control. 2001,AC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Vol.1,No.2. 第四作者。
汽車電控系統故障自診斷技術,2000,汽車工程, 第一作者。
A Strategy of on-Board Fault Diagnosis of 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2000,SAE Paper 2000-01-1160,第一作者。
模糊邏輯在汽車電子控制中的應用,1999,汽車工程,第一作者。
提高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器換檔品質試驗方法研究,1999,公路學報,第三作者。
基于模糊推理的機械式自動變速器控制系統的故障診斷。1999。吉林工業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第一作者。
機械式自動變速器微機控制系統,1999,汽車工程,第一作者。
一種微機測試系統線性測量電路中的噪聲抵消方法,1998,電子測量技術,第一作者。
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器車輛起步控制品質的實驗研究,1998,農業工程學報,第三作者。
電控自動變速器檔位決策神經網絡方法,1997,兵工學報,第一作者。
電控自動變速器單片機控制系統,1996,工業控制計算機,第一作者。
A Synthetic Control Method for Hydrodynamic Transmission With Lock-up clutch for Chinese City Bus,1996. SAE 962175,第三作者。
基于發動機空載模型的油門及轉速傳感器故障檢測方法,1996,吉林工業大學學報,第一作者。
通過汽車速度和油門特性對路面和司機意圖的估計,吉林工業大學學報,1995增刊,第一作者。
Drive-by-wire controll of power train system during the automatic shifting , IPC-8, 1995, 第二作者。
汽車行駛過程的計算機仿真算法,1993,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增刊,第一作者。
汽油發動機工作過程對車用電子裝置的電磁幹擾研究,1993,儀器儀表學報,第一作者。
采用Intel 8031 單片機的轉矩轉速測量方法,1991,工業控制計算機,第一作者。
汽車離合器微處理機控制,1991,吉林工業大學學報專輯,第三作者。
電渦流測功機自動加載控制,1991,吉林工業大學學報,第二作者。
Simulating test for microprocessor based manual transmission control, 1989,Proc. of Beij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imulation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 第二作者。
着作教材: 1、 “Advanced Fuzzy Logic Technologies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2006,Springer,編寫第十章“Fuzzy Logic Control for Automobiles: Knowledge based Gear-position Decision”,2006年。
2、 >,2003,機械工業出版社,獨立完成。
3、 >,1998,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第四作者。
4、 《ARM9嵌入式技術及Linux》,2005,北京航空航天工業大學出版社,第二作者。
5、 《汽車多媒體網絡》,翻譯《MOST—The Automotive Multimedia Network》,2010年,第一譯者。
6、 《微機原理與彙編語言程序設計》,2012.3,科學出版社,第一編者。
獲獎情況: 1.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教學資源網絡平台建設,伟德国际BETVlCTOR第七屆校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13年5月。
2. 基于MOST網絡的車載多媒體娛樂信息系統,吉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09 年
3. 基于IPV6的車載信息系統研究與産業化,吉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9 年
4. knowledge based gearposition decision,吉林省科科技成果二等獎,2007 年
5. 汽車自動變速理論與控制技術研究,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97年;
6. 動态三參數換檔規律的研究,機械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993年,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