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各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16-2020年)》,促進文化與科技融合,繁榮科普文化創作,拓展科普傳播途徑,借助攝影藝術形式,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提升我省公衆科學文化素質,在全社會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省科協、省攝影家協會決定聯合舉辦吉林省首屆科普攝影大賽活動。請我校各單位積極參與此項活動,大力宣傳我校的科技工作者風采,突出科技工作亮點,揭示科學本質,為提高公衆科學文化素質做貢獻。
一、大賽主題
繁榮科普文化 展示科學之美
二、作品内容
參賽作品應圍繞大賽主題,綜合運用攝影藝術手段,讴歌科技人物、反映科學現象、揭示科學原理、記錄科學活動、傳播科學知識、啟迪科學思想,着重宣傳我省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創新、經濟建設、科學普及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的事迹和貢獻。
(一)讴歌科技人物。結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突出宣傳我省老一輩科學家、當代科技工作者典型、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的愛國奉獻、求真務實、勇攀高峰的精神風貌和科研成果,宣傳黨中央、吉林省委對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和悉心關懷,大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進一步激發科技工作者的榮譽感、自豪感和獲得感,厚植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社會基礎。
(二)反映科學現象。反映地球、星系、宇宙、空間等宏觀物質科學世界,反映生物(含微生物)、物理、化學等,以及電子、質子、中子、量子等微觀局部世界的科學現象,引發人們對自然界、人類社會、日常生活中神奇科學現象的探索和研究。
(三)揭示科學原理。圍繞科學現象、科學探索、科學發現題材,對宇宙間萬物遵循的本質規律和人類生産生活中抽象、高深、繁雜的工藝技術和科學内涵,通過科普視角和攝影表達手段的揭示和诠釋,使其直觀、通俗和簡單地呈現給公衆。
(四)記錄科學活動。反映人們探索科學奧秘、推動社會科技進步的活動,包括自然界、人文社會、工程技術等所有科學技術領域内與科技知識的産生、發展、傳播、普及和應用相關的科學研究活動和科普教育活動,為科學的新發現、新發明提供啟示和借鑒。
(五)傳播科學知識。根據人們的求知心理,通過作品特有的針對性和吸引力,介紹科學知識、高新技術,激發人們對科學技術發展的關心,愛科學、學科學和用科學的熱情。
(六)啟迪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通過攝影作品,增強人們追求科技進步的緊迫感和自覺性,創建精神文明,幫助找到打開科學思想大門的鑰匙,引導人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行為準則和生活方式。
以上各類别攝影作品要求主題明确、積極向上、内容真實,富有感染力、富有思考和想象空間,文字說明及攝影表現形式應具有政治性和科普教育意義,融思想性、知識性、科學性和藝術性為一體。
三、參賽方式
(一)參賽對象
全省攝影家、攝影愛好者、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科普志願者、科協系統職工及廣大社會公衆。
(二)征稿時間
2019年4月1日-7月10日。
(三)參賽方式
以下兩種方式均可,建議第一種方式:
1.校内各單位、各位師生可以按照要求将參賽作品發送至科協秘書處信箱:jluast@jlu.edu.cn。郵件題目請标注“攝影投稿”;
2.各位老師登錄關東攝影網進行注冊,在線提交參賽作品,(http://www.guandongphoto.com/portal.php),或投稿至郵箱(jlkxsyz@sina.com)。
四、活動細則
(一)參賽規則
1.省科協負責組織省直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工作成員單位;各級科協及所屬學會、協會、研究會集體組稿并統一報名參賽,也歡迎廣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社會公衆以個人名義投稿。省攝影家協會負責組織各級攝影團體、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積極參賽,也可結合宣傳吉林,有針對性地組織拍攝科技人物、科普典型、科普景觀、科普⛩⛪➰、科普設施等内容,由省科協提前幫助聯系。
2.大賽獲獎作品由主辦單位收藏并可使用于各種非商業用途。主辦方用于與科普宣傳相關的展示、展覽、制作畫冊、網絡傳播等将不再另行支付稿酬。
3.投稿者應保證所投送的作品擁有獨立、完整、明确、無争議的著作權;還應保證作品不侵犯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包括著作權、肖像權、名譽權、隐私權等);投稿者應承擔由其稿件及投稿行為所引發的一切責任。
4.凡投稿參賽者視同承認大賽通知各項約定,本次大賽組織委員會對大賽活動擁有最終解釋權。
(二)獎項設置
本次大賽設置作品獎和優秀組織獎。
1. 作品獎。按照專業、業餘兩個類别評獎,每個類别分别設一等獎2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20名、優秀獎50名,給予适當獎金獎勵并頒發獲獎證書。每個類别分别設入圍獎50名,頒發入圍獎證書。原則上同一作者的作品不得重複獲獎。
2.優秀組織獎。按照各單位、團體組織動員參賽人數、作品數、作品質量等進行評選,拟定數量為10個,頒發獎牌。
(三)作品要求
1.投稿數量。每位參賽者報送參賽作品數量不限,單幅、組照均可,組照(每組限4-10幅,須編寫序号,放在一個文件夾内)按1件作品計算,每件作品附不少于50字相關科普知識的文字說明。
2.參賽作品應運用攝影技巧形象、深刻地表現科普主題。參展照片彩色、黑白作品均可,可以使用圖片處理軟件對飽和度、對比度、曝光、裁切等進行合理的調整,不得對原始圖像進行合成、加減等影響真實性的改動。
3.每一參賽作品須填報一張《參賽作品登記表》(附件1),标明投稿類别,注明标題、拍攝時間和地點、作者姓名、通訊☯⚜☯與郵編、聯系電話及作品的簡短文字注釋說明等。
4.每幅參賽作品隻能向一個類别投稿,以便評獎。若發現參賽作品未标明類别,一稿多投或投錯類别,活動辦公室有權調整該作品投稿類别,并隻在一個類别中對該作品進行評選。
5.大賽不收取任何參賽費,投稿作品一律為電子版,作品電子版原始文件大小不低于5M,允許手機攝影作品投稿,須達到高清晰度。
6.作品入選後,主辦單位将統一調取作品原數據文件,用于展覽和畫冊制作。作者請務必将原數字文件(膠片拍攝的請掃描底片)在規定時間内向主辦單位提交,逾期不提供者視為自動放棄參賽資格。照片與電子版(底片)不符的取消參賽獲獎資格。
7. 參賽信息可在關東攝影網、吉林科技網上查詢。
(四)作品評選
為保證本次大賽作品評選的公平、公正,大賽将邀請科普、攝影等方面的專家組成“吉林省科普攝影大賽作品評審委員會”,負責對參賽作品進行評選,評選結果于2019年8月下旬公布。
六、作品宣傳
1.舉辦攝影作品展。将獲獎作品采用愛普生藝術微噴制作技術制作精美圖片根據展覽形式進行裝裱,在9月舉辦的全國科普日暨第十七屆吉林省科普周期間正式展出,随後在省内巡展和在吉林攝影畫廊、吉林省科協科普畫廊展出。
2.印刷畫冊。大賽組委會将選取獲獎優秀作品結集印刷畫冊,發放至有關領導、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和社會公衆等。
3.廣泛宣傳。在吉林日報、城市晚報、吉視傳媒電視互動頻道、關東攝影網、吉林科技網開辟專版、專區進行宣傳,同時配合吉林對外宣傳推薦優秀作品參加國内外宣傳活動。
注:組委會有權對相關條款做調整,并擁有最終解釋權。
凡投稿者,即視為已同意本征稿啟事之所有規定。
聯系人:伟德国际BETVlCTOR科協秘書處(鼎新樓A區546室)
王廷宏 0431-85166747 信箱:jluast@jlu.edu.cn
吉林省科協科普部 管 欣 0431-85261306
吉林省攝影家協會 荊 宏 孔妮娅 0431-85603318
附件:
科學技術協會秘書處辦公室
2019年4月8日
附件下載:https://oa.jlu.edu.cn/defaultroot/PortalInformation!getInformation.action?id=762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