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了解少數民族地區的圖案文化的數字化保護現狀,2012年7月25日,由伟德国际BETVlCTOR研究生組成的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團隊遠赴内蒙古通遼、呼倫貝爾,開展為期10天的主題為“少數民族圖案數字化” 的調研活動。
7月25日上午8點在學校集合,舉行了簡短的暑期實踐啟動儀式後,驅車趕往内蒙古通遼市。下午抵達後,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和調整,當天晚上走訪了通遼市蒙古族小學,通遼市蒙古族中學以及内蒙古民族大學等具有典型蒙古族特點的學校。找到衆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圖案,無論是牆壁、路燈或是地磚等,都具有很濃郁的民族特色。第二日,我們一行來到通遼市博物館,在當地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通遼市博物館,了解了蒙古族的曆史,體會了蒙古族文化的博大,甚至能夠感受到其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27日,由通遼市出發,趕往海拉爾市,在途中遇到純正的遊牧人家,并拜訪了其中兩戶,分别了解了現代遊牧民族的生活。牧民們不再騎馬放牧,而是改用騎摩托車放牧,而且基本采用多戶集中放養制。
28日晚抵達呼倫貝爾後,休整一晚,29日開始了在呼倫貝爾的調研工作。在海拉爾地方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海拉爾市博物館,在這裡我們體會到了另外一種感覺,多民族的交融在這裡體現的淋漓盡緻,其中包括蒙古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俄羅斯族等等。在随後的幾天裡,我們走訪了衆多牧戶,對其服飾、工具、家具以及生活習慣進行了調研,了解從在于他們生活中的民族風格。了解了多民族地區文化的交融性。
8月2日,團隊成員開始返程,8月4日安全回到學校,圓滿的結束了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利用調查研究法(調查研究法是研究者采用問卷、訪談、觀察、測量等方式了解現狀,考察事實,收集材料,從而探讨民族圖案數字化的研究方法)來獲取數據,在本項目中,通過使用調查研究法的問卷調查和訪談形式來獲取多民族地區圖案文化的獨立于交融的真實資料,以此為依據進行現狀分析,找出現在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少數民族地區圖案文化發展曆程的調研,總結其對少數民族的發展曆程以及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點,對找到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能夠和諧發展的原因提供了重要的線索,也感覺到了中華民族的博大胸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