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學生天地  >  正文

學生天地

計算機學院研究生2016暑期社會實踐系列報道(二)——多民族圖案演變的搜集及信息化挖掘

發布日期:2016-10-12 發布人: 點擊量:
  多民族文化是曆史留給我們的寶貴财富,如何在計算機發展的浪潮中研究好民族文化,是一個重中之重的課題,為了探索五千年曆史文化中遺留下的瑰寶,2016年7月14日伟德国际BETVlCTOR數據庫與智能網絡教研室暑期社會實踐小隊一行4人前往内蒙古呼倫貝爾市,以“多民族圖案的采集與調查”為主題進行調研。
  7月15日中午11時許,社會實踐小組到達呼倫貝爾市,在前期準備工作中了解到由于曆史和地理的原因,呼倫貝爾市雜居着漢族以及許多少數民族,調查顯示,呼倫貝爾境内生活着漢、蒙古、回、滿、朝鮮、達斡爾、俄羅斯、白、黎、錫伯、維吾爾、壯、鄂溫克、鄂倫春等32個民族。于是調研小組第一站就前往民族博物館,參觀之後大家對内蒙古族有了深入了解,他們不僅生活習俗非常獨特,而且民族服飾也很漂亮,織物圖案更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為期5天的調研活動中我們走訪了當地少數民族群衆,認真聽取了民族專家的講解,同時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的民族圖案信息。調研結束後我們又對收集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類、建模,充分讨論并吸收了本次調研的成果,為将來的研究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活動結束後,隊員們召開小組會議,紛紛表示在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同時,又能将所學的專業知識與調研結果相結合,真是受益良多。大家一緻認為大學生僅僅靠書本上對社會産生認知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将實踐與所學專業相結合,而此次暑期社會實踐就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學們也非常感謝學院領導的大力➿⚽✨➿與周密安排。通過本次調研,同學們深入理性地接觸到了生活在草原上的各族人民的文化習俗差異,實地觀察與采集了原生态的各民族的民族圖案,建立了感性認識,豐富了自己見識的同時也為以後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撰稿人 崔偉健 王羚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