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是人類利用水域中生物的物質轉化功能,通過捕撈、養殖和加工,以取得水産品的社會産業部門,是廣義農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改革開放20 多年來,漁業一直是農業和農村經濟中發展最快的産業之一,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創造了大量就業和增收機會,對推動我國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國有着蜿蜒狹長的海岸線,漁業資源豐富,然而靠北的渤海漁場卻由于人為污染,已基本喪失漁場功能。為進一步了解我國北部近海及遠洋漁業發展狀況,了解大環境下的漁民生存情況,7月2日-7月6日,伟德国际BETVlCTOR研究生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小分隊赴旅順及周邊沿海地區展開調研活動,本次調研小組由孫迎春,孫豐東等8人組成,調查了解了旅順地區主要漁産品的供給狀況、漁民生存狀況及周邊水域污染現狀。
調研組首先積極⚜⭐〰✝了有關漁業現代化建設的相關文獻,以及我國漁業現狀及未來發展的有關資料。通過了解得知,漁業在農林牧漁業總産值中占有的比重不斷上升,1978年為1.6%,2006 年為10.45%。20 年間,漁業共吸納了近1 000 萬人就業,其中約70%從事水産養殖。現代漁業作為現代農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規模化、集約化、标準化和産業化特征,是技術密集、科技含量高、可控性強的産業。因為水産養殖技術的不斷發展,水産品繁殖周期變短,水産養殖勞動力低廉,政府鼓勵發展藍色農業等有利條件,為漁業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高峰,也緩解了遠洋捕撈的壓力。
在奔赴調研地後,調研小組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首先走訪了旅順鹽場地區的漁産品市場并對家庭式漁民群體進行了随機采訪。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旅順地區的漁業發展水平相對落後,家庭作坊式小魚攤聚集,雖有近海水産品養殖作支撐,卻仍舊受氣候條件及水質影響較大。而大連市内的大型漁業公司因為現代化管理、生産和營銷,很容易打開市場、搶占市場。調研小組還對沿海水質進行了非專業性質的考量,可以看出,這種相對落後的漁民群體聚集地,相對的沿海環境污染程度嚴重,垃圾沿海線一直延伸看不見盡頭,令人歎息。
調研後,小組成員總結,漁業發展雖然蒸蒸日上,但源頭處的細枝末節也需要重視和解決,對于現代化建設意識薄弱的小型漁業公司,也應當重點培養、重點發展,以便推動漁民收入增長,漁民環保意識的增強,創造經濟增長和生态保護共赢的良好局面。

附件: